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4章(1 / 2)





  红脸汉子忙道:“我知道蒋琼琼,她以前曾是丽春院头牌红妓,长得一朵花儿似的,我有个富豪朋友还摸过她。”

  白脸汉子笑道:“如此,你那位朋友岂不是与皇帝共摸过同一个女人?”

  红脸汉子道:“是这个理。不过算起来,那蒋琼琼年纪不小了,至少有三十好几了。当今皇帝还要比她年轻许多,不知如何会看上她。”

  白脸男子笑道:“也许皇帝偏偏喜欢那种半老徐娘呢。”

  他三人暗中议论宫廷大事,虽只是取乐,却也怕朝中耳目听到后招惹祸事,声音甚是细微。朱骥却是习武之人,耳聪目明,闻言立欲起身,却被仝寅及时按住了手,不禁一怔。

  仝寅摇头道:“坊间闲言碎语,当不得真。朱指挥虽是锦衣卫官员,可也别失了身份。”

  朱骥未及回答,忽听到有人招呼自己,回头一看,却是锦衣卫指挥卢忠。卢忠原先在兵部当差,父亲曾是郕王府管事,算是明景帝朱祁钰私人,因为这一层的关系,朱祁钰将卢忠安插进锦衣卫做了长官。

  朱骥不大喜欢卢忠,但对方毕竟是自己上司,忙起身见礼。

  那黑脸汉子等三人看到卢忠穿着一身锦衣卫的飞鱼服,料想朱骥也必是锦衣卫,他适才坐在邻座,也不知听到了多少对话,吓得魂飞魄散,想也不敢多想,忙不迭地起身走了。

  卢忠笑道:“这儿不是官署,朱指挥不必多礼,我也是来赴朋友私宴。”

  原来卢忠与司礼监太监王瑶交好,今日凑巧是王瑶义父老太监阮浪生日。那阮浪在永乐朝便已净身入宫,是目下紫禁城中资格最老的太监,皇宫许多后进宦官都是他的义子或是门下弟子,王瑶也是其中之一。阮浪最爱金桂楼的菜式,王瑶便与另一名出自阮氏门下的大太监曹吉祥一道在金桂楼定了一桌豪华酒席,要为义父贺寿。

  朱骥忙道:“我也是为朋友贺喜而来。”

  卢忠瞟了仝寅一眼,问道:“朱指挥的朋友该不会就是他吧?”

  朱骥道:“不是,我朋友在楼上包厅。这位是……”

  正好司礼监太监王瑶率一众人护着阮浪进来,卢忠便甩下朱骥,自去招呼寒暄。朱骥只好回来坐下。仝寅忽开口道:“我朋友到了。”

  朱骥道:“既是如此,我便不打扰仝先生与朋友会面。”

  起身时,一名青衣女子施施然走了过来,正是李惜儿。她已长成一名灵秀少女,虽不施粉黛,素面朝天,依然难掩丽色。人也变得成熟了许多,大大方方地招呼道:“朱指挥。”

  朱骥道:“惜儿,好久不见,你又长高了一截。”又问道:“你来找我有事吗?”

  李惜儿摇头道:“我是来找仝先生的。”

  朱骥一怔,不及多问,便见到丘濬引着众人走进堂来,忙道:“我朋友到了,得空再去教坊司找你。”

  仝寅叫道:“朱指挥,你我今日因‘同等’而相识,可谓有缘。我赠你一句话,你今日只是为庆贺朋友金榜题名而来,切莫多管闲事。”

  朱骥不解其意,也不便回应,只朝李惜儿点了点头,便转身去迎朋友。

  丘濬见到朱骥,招呼了一声,笑道:“我是主人,反倒迟了。”

  朱骥问道:“珊瑚呢?”丘濬道:“她和珠娘在后面。”

  朱骥走出几步,再度回过头去,却见李惜儿与仝寅正窃窃密语,似是交谈甚欢,疑心李惜儿要找仝寅占卜,可又不便多问,只好先跟随丘濬等人上楼。

  虽然是喜宴,丘濬却不想大张声势,只邀请了少数几个朋友。除了吴瑾、吴珊瑚兄妹、朱骥和蒯玉珠外,国子监同窗只邀请了林鹗、杨集二人。

  林鹗已于景泰二年(1451年)中进士,目下官任监察御史,因铁面无私而大名鼎鼎,号称“举以总三法司奏按”。杨集则与丘濬同榜中进士,昔日同学,又成同年,喜上加喜。

  监察御史钟同及礼部郎中章纶也在受邀之列,二人均是林鹗同僚,因此而与丘濬结为好友。

  当然也不是没有遗憾,丘濬同乡好友邢宥正以御史身份巡按辽东,人不在北京,无法参加今日的宴会[3]。

  另外还有一位贵客——衍圣公弟子源西河。现任第五十八代衍圣公孔彦缙自永乐八年(1410年)便袭封衍圣公,而今年事已高,独生爱子孔承庆又已病逝,长孙孔宏绪才只有几岁,便命最得意的弟子源西河长驻京师衍圣公府,专事应付处理朝廷事务。

  衍圣公府比邻国丈孙忠府邸,源西河没事的时候,常常去找孙国丈饮酒聊天。而土木堡之变后,孙忠亦经历着巨大的失意。尤其外孙朱祁镇成了太上皇、曾外孙朱见深不再是太子后,常有校尉上门滋事,设法盘剥孙府财物。源西河每每见到,均挺身而出,厉声呵斥对方。他是衍圣公在京师的代表,连皇帝都礼让三分,校尉也不得不就此退去。孙忠很是感慨,时常戏称自己是落魄的太上国丈。

  丘濬在国子监就读多年,这次能高中进士,最感激前后两位国子监祭酒——李时勉和萧镃。尤其是李时勉,在被大宦官王振戴枷示众后,便主动辞官回乡,然依旧不忘写信勉励昔日学生。其人已在土木堡之变后不久因伤痛国事而过世,丘濬追忆其音容笑貌,时常感怀涕泣。他也格外感激当年仗义营救恩师的国丈孙忠,时常上门拜访探视,如此倒与源西河相熟起来,结为了好友。而今孙忠病重,不能亲身来金桂楼向丘濬道贺,源西河便身兼两种身份出席,同时代表他自己和孙忠,还携带了两份礼物。

  吴珊瑚兄长吴瑾已袭封恭顺侯。他提前到了金桂楼,早已安排妥当。只出了一点儿小意外,丘濬定的包厅刚好在司礼监太监王瑶隔壁,吴瑾因小事跟王瑶手下争了几句,但王瑶到后,认出了吴瑾,另一名大宦官京营监军曹吉祥又与吴瑾同在京营为官,算是同僚,双方各让一步,也就算了。

  丘濬见宾客差不多已经到齐,便请诸人就座。杨集笑道:“不等新娘子了吗?”丘濬道:“珊瑚说了,让我们先开席,不必等她和珠娘。”

  话音刚落,便听到门前有人哈哈笑道:“可算是赶上了。”却是杨埙到了。

  朱骥登时大喜,忙上前握住好友双手,问道:“杨兄何时从苏州回来的?”

  杨埙笑道:“刚刚。我听说丘兄金榜题名,今日在金桂楼摆宴庆贺,便不请自来了。”

  丘濬忙道:“杨匠官大驾光临,正求之不得。今日珊瑚还念叨过,说要是杨匠官和苏娘都在京师就好了。”

  杨埙道:“珊瑚娘子和苏台交情好,互相念叨是正常的。但珊瑚娘子念叨我,一定是想请我给她新房刷漆吧?”

  众人见他说得风趣,均笑了起来。

  朱骥问道:“苏娘可还好?”杨埙笑道:“她很好,刚刚又生了个大胖小子。”

  众人闻言,忙齐声道贺。

  源西河笑道:“既是如此,杨匠官膝下已有一子一女,儿女双全,还舍得离开娇妻爱儿吗?”

  杨埙摇头道:“没办法,谁叫我是匠户呢?朝廷连下了两道诏书,命我必须尽快赶回京师,不然以抗旨论处。”

  吴瑾道:“朝廷急召杨匠官回朝,应该是为修缮太庙一事。”

  杨埙笑道:“公事回头再说,喝酒要紧。”

  林鹗笑道:“杨匠官,你脸上多了这道伤疤,非但不难看,还平添了几分英武之气。”

  杨埙笑道:“多谢林御史褒奖,我妻子苏台也这么说。我在苏州跟人口角,旁人一见我脸上刀疤,便立即吓得退让三分。每每与人争执获胜,我便格外感谢当年那坏人朱公子在我脸上来了这么一刀。”

  众人闻言,无不哈哈大笑。丘濬请杨埙入席坐下,便命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