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0章(1 / 2)





  “谁说没用处。”他在她肩头拍了两下,安慰道,“这个计划里,最要紧的就是你这一刀了,不偏不倚,定要下准位置,知道么?”

  饶是觉得有点不甘心,书辞还是依言点头:“好吧。”

  沈怿说到做到,晚上离开后没多久就让高远郑重其事地拎了把刀交到她手中,沉甸甸的。

  于是这一整夜,将军府里的人几乎都听到了后院那一阵一阵嘶哑的摩擦声,不堪入耳。

  就在书辞认真磨刀的同时,肃亲王府的后门处有一顶不起眼的小轿停下,书房中的灯直到深夜才熄灭。

  谁也不知沈怿到底在屋内忙些什么。

  而另一边,肖府的鸽房内,一只从城外飞来的白鸽顺利抵达。

  肖云和看完信中内容,苍白的脸上露出些许笑意,把纸条放在灯上烧了,随后转身同一干亲信以及沈冽一块进书房相谈。

  就这样,两个昼夜过去。

  腊月初五,是个天朗气清的日子。

  难得放晴,窗外竟能听到那偶尔溢出的鸟鸣声,清脆得仿佛春天到来一样,明媚轻快。

  温柔的阳光洒在床榻上,带了些许的暖意,将其中熟睡着的那人照得异常柔和,她眉眼间透着恬静与闲适,看上去就像只是小睡片刻,很快便会醒来似的。

  陈氏呆坐在床边,目光怔怔地瞧着一旁安详而平静的言书月,晨曦落了她半身,鬓边的白发凌乱且刺眼。

  书辞从门外缓缓走进来,走到她身后时轻轻停住。

  有一瞬,她在称呼上犹豫了,但到底还是低声唤道:“娘。”

  陈氏终于眨了下眼,迟缓地转过眼来看她。

  那双不再清澈的眸子里有说不尽的沧桑和木然,但不知为何,书辞与她四目相对时,分明看见她眸光闪了闪。

  她已经有很多次,不知面对她该怎样开口了。

  书辞不自然地挪开视线,“我……先去了。”

  就在转身的那一刻,忽然间,腰部一紧,陈氏张开手抱住了她,搂得紧紧的,许久许久没有松开。

  “你要好好的。”

  她压低声音重复道,“你要好好的……”

  那样的语气听得她喉中微涩,书辞侧过身来,垂头轻柔的拥着她。

  已经想不起上一次这般拥抱是在什么时候了。

  年幼生病时,书辞没有抱过她,离家出走回来的那天,书辞也没有抱她,但是此时此地,她突然放下了很多事……

  四下里安静如斯,门边的沈怿正闲闲地靠着,神色温和地看着屋中的情景。

  *

  祭天一直以来都是最庄严的仪式。

  因上年的灾荒闹得人心惶惶,难得有片刻喘息的时间,沈皓决定按照年初的计划在祈福坛上祭天祭祖,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他虽在政务上没什么突破也没什么见解,不过表面功夫却从来没有落下,绝不大兴土木,所以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还算是个节俭自律的明君。

  天子出宫,一路自有百官随行,两旁京卫开道,锦衣卫护驾,声势浩大,场面壮观。

  站在祭天坛下,望着眼前的数百台阶,沈皓陡然生出些许感慨来。

  他十二岁登基,年幼时在太后的庇护下成长,护得严严实实,等如今已能管理朝政,才愕然发现,他的身边除了一帮碎碎念的老臣外,一无所有。

  世人对于沈怿,或怕或厌,避得远远的,因而从小在他的眼中,沈怿是王子公主中最孤独的那个。

  他曾可怜过他,也曾嘲笑过他。

  可眼下长大了,面对这万里江山又何尝没有孤寂感,何尝不会患得患失……

  沈皓叹了口气,刚提袍准备往上走,两旁看热闹的百姓却越聚越多,猛然间,一道白光暗闪,疾驰的羽箭自他袖袍边险险的擦过,正中身后的钦天监监正。

  那人连吭都没吭出一声,直挺挺地倒在了地上。

  几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场面立马混乱起来。

  百官中一叠叫着“有刺客”“快护驾”,喊是喊了,可半天没看见人上来给他挡刀,沈皓的周围空荡荡的,宛如汪洋中的小岛,格外突兀。

  到了这个地步,明眼人都瞧得出来,此事已不是行刺那么简单了,分明就是造反。

  “来人,护驾!”他甩袖左右环顾,长阶两边的内卫无动于衷,任凭隐藏在百姓里的蒙面刺客一拥而上,沈皓慌不择路,连连往后退。

  虽说皇子也有师父教习武功,但都是强身健体之用,这种情况完全派不上用场,他又不似沈怿,是在战场里滚过一圈的疯狗,手无寸铁都能面不改色地杀人。

  脚后跟已退到台阶边,沈怿险些坐在地上,总算在这个时候冲出一两个内卫替他抵挡敌人。

  “皇上,您没事儿吧!”

  沈皓被扶着站起来,由三四个单薄的内卫围在中间,他纵观局势不免着急:“究竟是怎么回事!内卫的人呢?!”

  一人拼杀中勉强回答道:“启禀圣上,适才城外忽涌来一波山匪,护城的京卫大部分都出城应敌了。”

  “真是一群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