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7节(1 / 2)





  就是如花一般的时候,也没有这样好看得像是谪仙似的人物,跟她说话同她笑啊。

  老板娘当即便恍恍惚惚点了头,“好,你们拿去,都拿去。”

  看到阿桂弯下细软腰肢提起两个酒檐,朝她道谢。

  她才反应过来,这姑娘也是一等一的好看呐。

  真真是一对妙人儿。

  叫人瞧着他们站在一块就喜欢得紧。

  她忍不住咧嘴笑,像磕了糖似的。

  又塞了一叠祭神时用的五色纸钱放到酒檐里,“这也送你们,你这媳妇儿倒是个精打细算会持家,我瞧着你们呐,以后日子一定好得很。”

  --------

  年货知识来源《在宋朝过的那些年》

  第59章 扑卖  【二更】感谢订阅

  从杂买铺子出来, 阿桂还有些头重脚轻,面红耳热。

  她从没遇到过,和这小孩一块出来还会被错认成是一对儿的状况。

  可若是压下心底慌乱, 仔细想想, 却也不让人意外。

  方喻同比她高了一个头,脸上尚显稚气的少年意气已然褪去, 如今面庞俊朗,若不笑时还带着些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清冷出尘。

  当然笑起来时,又似雪山冰涧初融,叫人心生惊艳。

  她虽比他大上三岁, 可这年龄差得并不远,所以不容易瞧出来。

  阿桂颇不自在地瞥了方喻同一眼。

  他时常跟在她身边倒未曾发现,他的样貌何时生得这般招摇。

  从前,不过是个清隽挺拔的小孩罢了。

  阿桂抿起唇角, 却听得方喻同凑在她耳边问道:“阿姐, 你看我作甚?”

  他应当不是故意的。

  可他垂下脖颈时,那灼热的吐息却是着实洒在了她的耳畔。

  阿桂耳尖滚烫, 下意识躲远些。

  攥着指尖咬着字,“看你是不是又长高了。”

  “阿姐, 我长得快。”方喻同不甚在意地笑笑,直起腰来,将几个馈岁盘盒抱在怀里, 薄唇勾起, “不过无论多高,我都是你的阿弟。”

  是啊,他无论怎样,都是她的阿弟。

  阿桂心中默念着这句话, 有些懊恼地咬住了唇角,不过是阿弟凑在阿姐耳边说句话罢了。

  真不知她脸红什么,心跳什么。

  阿桂又羞又恼地暗骂自个儿几句,将那些不合适的不该有的胡思乱想全压了下去,

  年货还未采买完全,两人又去了买了只腔羊,也就是去了羊皮和内脏的整羊,还有鸡鸭鱼肉,也买了一些回家备着,留待做年夜饭的时候用。

  各色果子也买了些,都放在方喻同抱着的馈岁盘盒里。

  这些干果、蜜饯还有新鲜瓜果,无论是拿去送亲朋好友还是放在屋子里祭神,还有守岁时的消夜果子,都少不了它们。

  还有年夜饭时,要摆在饭桌上的百事吉,阿桂也打算一并买回家。

  这是嘉宁城特有的风俗,除夕夜晚要用盘子盛着柿子、橘子各一枚,柏一枝,到时候将柏枝折断,再掰开柿子和橘子,众人分食,便叫“百事吉”取的是谐音,寓意很是吉祥。

  有小摊直接是卖这个的,分别三个箩筐装着柿子、橘子和柏枝,免得大家为买这三样而东奔西跑。

  直接在他家就能买齐。

  年货买得差不离,阿桂便叫方喻同一块回家。

  方喻同倒是颇有些不乐意,垂着眉眼道:“阿姐不去吃些东西再回家么?”

  “回去煮面。”阿桂没什么心情在外头吃,心里面颇有些乱糟糟的。

  却又不能与人言。

  两人和好,最高兴的还数陈爷爷。

  阿桂这回煮面倒是给他和方喻同都煮了一碗,没有再只顾自个儿。

  陈爷爷吃得眉开眼笑,不由感慨道:“阿桂的一碗阳春面都比寻常的煮得香。”

  方喻同神情郁顿地瞄了陈爷爷一眼,将面汤喝了个精光。

  这老头,把他要说的话都说了,他只能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这面多好吃。

  不过可惜,阿桂并没有看到他的行动。

  她已经在灶屋里忙着收拾起采买回的年货,压根儿没有多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