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成皇太女后搞基建第211节(1 / 2)





  鲜的很。

  等吃完了饭,阿爷下午又要去街上卖臭豆腐了。阿福也跟着去,帮着一起卖,他人小,但是会吆喝,比阿爷会做生意多了,还买了一个腰包,是如今最流行的拉链包。

  这种拉链刚开始研究不出来,后来还是雪生姑娘亲自去研究了一台高度精密的机器,各个环节采用人力,这才将拉链做出来。

  然后采用流水线的工程,彻底将拉链批量生产,于是一上市,就受到了所有人的欢迎。

  刚开始还是富裕人家用,后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迅速的,贫民也能买的起拉链包了。

  阿爷很喜欢这个拉链包,每收一文钱,就将钱郑重的收到拉链包里。

  拉开,放钱,再拉上。

  这个动作,阿爷可以重复无数遍!

  阿福跟阿爷卖完了臭豆腐,送了阿爷回去,就跑去找丹青了。

  丹青在祝家豆腐厂帮忙切豆腐。

  他的刀快,且很准,切出来的豆腐又整齐又不留任何残渣在刀上或者豆腐切片上。

  祝家阿婆看见他这般的刀术,真是又欢喜又愁。

  今日其实是她将丹青叫过来的,叫过来也没有别的原因,只是想让他劝劝阿篱,不要想着去做游医。

  “她的先生是柳琦大夫,她跟着柳大夫在万民医馆做大夫多好。”

  因为有家里两个孩子都做了大夫,所以平日里邻居对自己都带着笑意,毕竟谁敢保证自己不生病呢?

  尤其是急病,有个大夫能就近帮你,便能多得一条命。

  就比如说,上回隔壁的小子半夜发热,一家子人急的六神无主,因晚间是没有公共马车的,他们家又没有马车,一时半会赶不去万民医馆,所以只能跑到祝家来敲门。

  祝篱因为是大夫,家里有药,给人家诊脉,听了心跳,开了药服下,孩子才退了热。

  第二日,隔壁人家就送了锦旗来,把祝阿婆高兴的。

  如今,大家都喜欢送锦旗,无论做点什么,就都做一枚锦旗送去,尤其是百姓们喜欢送衙役。

  毕竟衙役跟他们接触到最多。

  以前大家都是写感谢信的,可是后面有人送了锦旗之后,便觉得锦旗看着好看,而且挂在自己的桌子上,就显眼的很。发展到后面,还有专门比锦旗多少的。

  不过后来官府并不提倡,所以送官员的就少了。

  倒是不少商家由送锦旗这件事情上想到了客人对自己的评价,制作了很多小锦旗放在铺子里,要是有客人觉得好,便插一面锦旗,要是觉得不好……嗯,你别插就行了,总不能拿走吧?

  所以,如今有人介绍自己的店铺,都是说:我们的锦旗有多少有多少,可见客人满意度很高。

  然后,便有客栈的众掌柜的站出来,由锦旗制度商量出了一种星级制度。

  他们将客栈分为一星级到五星级五个档次,这个档次是由客栈协会做出评判,然后最终确定客栈合格不合格。

  要是客栈能一直往前面发展,倒是可以不断的提交申请,即便是一星客栈,也能升级为五星,要是停滞不前,甚至退步,五星也能变成一星。

  客栈星级制度一出来,锦旗便被民间看中,所以祝阿婆收到了锦旗,还挺高兴的。

  邻居送来的锦旗是由红绸布做的,上面写了字:妙手回春。

  祝阿婆乐滋滋的将锦旗挂了起来,结果自家的孙女就给了她一肚子气。

  她想出去做游医。

  游医如今又分两种,一种像是江湖郎中,懂得一点点的药理知识,街头巷尾给人看病,一种是像张虎大夫和裘远之大夫一般,是不断的在外面寻找新的药物,研究新的病。

  阿篱就喜欢这种。

  祝家阿婆舍不得。

  她让丹青来,就是劝劝阿篱的,谁知道丹青不愿意,宁愿在那里切豆腐,也不愿意说。

  只道:“阿婆,阿篱愿意做什么,我们都该尊重她,支持她。”

  祝阿婆也知道,但是就怕孩子出门有危险。

  一个人出门,能行?万一碰上坏人呢?

  为人长辈,总是心中不安的。

  丹青就道:“那我教她功夫吧。”

  祝家阿婆:“……”

  算了,这也是个呆的。

  正好阿福来,她便挥手,“你快回去吧。”

  阿福是个极为讲究礼的孩子,也给祝家阿婆带了两瓶晋江老抽,这才跟丹青回了平安巷。

  第136章 完结倒计时(二)

  十月中旬, 牛大宝带着妻子和小闺女到了京都。

  一路上,小闺女丹瞳就一直买买买。